打造教室文化氛围 优化育人环境
2011年11月20日 点击:[]
|
环境可以塑造人,也可以改变人。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。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,一个教室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如何,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,整洁、美观的环境,能振奋精神。艺术学院由于专业的独特性,往往教室里会遗留大量画纸、颜料、遗弃的作品等,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做到及时清理,摆放有序,会使教室环境显得脏乱。在以往的每次清洁大检查中,艺术学院的教室卫生状况都不尽如人意,教室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弱化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,艺术学院在2011年启动了教室文化建设活动。经过这一年的努力,取得了一些成效,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在这里与各位分享。
教室文化是以教室为空间,师生为主体,班级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,包括环境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精神文化,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。
结合艺术学院的实际情况,在教室文化建设活动的初期,我们制定了《艺术学院教室文化建设评比方案》,主要突出教室清洁卫生、学习园地建设、优秀作品展示、班牌形象设计、特色公告栏、举办班级特色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。明确了评比办法,对每一个评比内容制定有详细的评分细则,将奖惩与学生综合考评、班级评优等挂钩。
窗明几净的教室,优雅的布置,置身于其中会令人感到心情舒畅,安静踏实,生机勃勃。反之,无序、杂乱会让人感到压抑,透不过气来。我们首先从教室清洁卫生着手,清洁教室环境,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,树立净化教室、保持教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,营造团队精神。
教室文化渗透各个角落,小则一句名言警句,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,都对同学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,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而教室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是一种强大的力量,能使班级成员自觉地约束自己,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。比如把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考评挂钩,与班级评优挂钩。用制度的力量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约束,自我管理的意识,慢慢使学生对教室文化的打造形成一种常态。
教室文化反映了全体学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,共同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。比如教室标语是教室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之一,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,具有明显的教育作用,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启发学生刻苦钻研、诚实做人,树立正确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,也能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将学生的事业心、责任心、求知欲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、人生追求、个人信条和行为准则,从而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,为个人和社会理想而努力奋斗。教室的墙壁也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。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、摄影作品,制作成一幅幅壁挂,点缀着教室的四壁。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,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,时时给学生以启迪。
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室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。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,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。如:开展主题班会,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主题演讲等,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,唤起对国家、社会、人民的责任感,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,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。
目前,我们在教室文化建设所取得成果是值得肯定的。在没有开展教室文化建设之前,学生会觉得班级教室比较枯燥、乏味,没有学习氛围,课后不愿在教室学习。班级同学之间缺乏交流,班级凝聚力差,学习氛围下降,导致教室这个学习的主要场所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。教室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,同时也使学生加大了对教室、对自己学习的这个环境的深厚感情,激发学生对班级目标、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成员的使命感、自豪感和归属感。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向心力、凝聚力和群体意识。
教室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环境,更是一个交流思想、启迪智慧,张扬个性的平台,因此教室文化的设计应提供一块可供学生自由挥洒的角落。如在教室后面设置一块区域,供学生随意描绘和写下学生所学的心得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塑造自我,表现自我,描绘梦想,相互激励,放松自己、宣泄情绪,培养良好的情怀。教师可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。
教室文化要突出教室性质和功能,必须在体现教育性、文化性和科学性、艺术性的基础上去进行教室文化的建设。
2011年12月
|